蓮花池客運站的候車場
2月1日(農歷臘月二十七),記者走訪了北京新發地長途汽車站、八王墳長途客運站以及蓮花池客運站,通過對客運站負責人、乘客、司機的采訪,多角度反映北京客運市場的現狀。
整體預計下滑7%客運行業已成“夕陽產業”
“往年這個時候正是外來務工人員回家的高峰期,你看現在,候車廳里卻沒幾個人。”上午11時左右,新發地長途客運站副站長程艷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,對于新發地長途客運站來說,春節前幾天應是客流量最密集的時段,但今年卻顯得有點冷清。
記者在候車大廳里發現,偌大的售票大廳里開放的售票窗口并不多,即便這樣,也沒有出現排隊買票的場景。走在車站內,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少了、年味兒淡了,站內服務人員也顯得無精打采。候車室里,有著大片的空座,進站口中,乘客雖不時進出,但卻沒有了人頭攢動的景象。
“根據北京市交通委對市內8家客運站的整體推斷,預計今年春運期間北京客運人流量下滑7%左右。對于我們而言,雖然這兩天客流量與去年大致持平,但總體來看,將會出現10%的下滑。”程艷敏表示,像之前備受歡迎的發往四川、云南的長途班線,現已基本停運,只能靠一些中短途線路勉強維持。”
位于北京西三環的蓮花池長途客運站也面臨同樣的窘境。雖然有乘客在排隊候車,但依然是人氣不足,記者沒有見到往年為春運單獨開設的售票窗口,曾經“人滿為患”的景象也不見了蹤影。
據郝劍介紹,近年來,傳統客運市場受到嚴重擠壓,成為業內公認的“夕陽產業”,曾經的“黃金班線”與“一票難求”的現象也已蕩然無存。
隨后,記者又來到八王墳長途客運站,發現該站同樣比較蕭條。八王墳長途汽車站相關負責人介紹說,“春運期間,客運站做了很多調整和準備工作,但客流量仍然有所下滑,每日客流量只有4000~5000人。”
傳統客運面臨生存危機日漸萎縮已成行業共識
“現在我們站內有142條線路、436輛運營車輛,除春節、五一、十一等傳統節假日外,平日客流量不足4000人,傳統客運行業正面臨極大的生存危機。”程艷敏指出,北京市疏解外來人口成為客運人流量不斷下滑的直接原因。她回憶說,曾經在新發地長途客運站,每天都能看到扛著大包、小包的乘客,外來務工者、做小生意的商販比比皆是,如今這種現象已不復存在。
隨著民航、高鐵等多樣化出行方式的快速布局,越來越多的乘客開始“告別”長途客運。另外,在短途線路上,客運市場又被私家車和網約車搶占了一部分客流,使大部分客運班線處于虧損狀態。
“近年來,客運市場的人流量是一年不如一年,客運公司經營也越發困難,雖然今年春運我們站內的客流量并沒有大量流失,但客運產業逐漸萎縮已是不爭的事實。”郝劍指出,高鐵、民航的快速發展,使我國公路客運市場正在經歷巨大變革,根據有關數據顯示,高鐵的開通讓同區域公路客運同比減少了近五成,公路客運日漸萎縮已成行業共識。
“現在只要高鐵開通一條線路,我們的客運線路就死掉一條,從票價、時間、班次等方面來說,我們根本沒有競爭優勢。另外,臥鋪客車的退出以及凌晨2點到5點強制停車休息的規定,讓乘客更加不愿意選擇乘坐營運客車。”郝劍補充說。
轉型升級打破傳統公路客運壁壘
“我本來打算明天回家,但計劃臨時有變,一時間也買不著火車票,所以選擇乘坐客運大巴。”在八王墳長途汽車站中,去往山東東營的乘客劉強告訴記者,盡管公路客運具有方便、靈活、班次多、不需提前搶票的特點,但大部分乘客的首選仍然是乘坐高鐵。在劉強看來,高效、快捷、不受天氣和路況影響等優勢,是乘客選擇高鐵的關鍵因素。
“我們家那邊沒有火車站,如果乘坐火車的話,不僅費時繞遠,還極為不便,所以每次回家都會選擇坐汽車。不過,未來一旦家鄉通高鐵,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乘坐高鐵回家。”來自河南的乘客趙軍直言不諱地說。
傳統客運市場不斷萎縮的當下,如何解決從業者的生存問題已是當務之急。據程艷梅介紹,目前新發地長途客運站正在思索如何更好地契合客運市場新環境,滿足乘客個性化出行。
“我們正在與一些旅游公司洽談合作事宜,希望為乘客提供‘客運+旅游’相結合的集成服務,利用客運站的自身優勢開通旅游直通車與定制旅游項目,彌補傳統客運下滑帶來的市場缺失。”程艷梅分析稱,在高鐵和民航迅猛發展的背景下,傳統公路客運企業必須加快轉型升級,革新運營體制與模式,才能為客運行業創造出更多價值和利潤,而“運游結合”的發展模式即以旅游帶動客運,把旅游與客運融合到一起,保證客運企業增加效益的要求。
“我們目前也在積極轉型之中,為了爭取到更多的客流量,蓮花池客運站在運輸路徑和范圍上做了一定調整,盡量將線路下沉,延伸到鐵路輻射不到的鄉鎮和偏遠地區,并且對社會上的運營車輛采取激勵政策,讓更多個體運營大巴加入我們,加強資源整合。”郝劍表示。
掃一掃分享給朋友
專汽網[m.21399b.com]版權及免責聲明:
1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專汽網” 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專汽網,未經本網授權,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專汽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2、凡本網注明 “來源:XXX(非專汽網)” 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版權歸屬原作者,如涉及到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。
3、同時為給讀者帶來更豐富的資源信息,專汽網從即日起誠征好稿,投稿郵箱:yilian@17350.com,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